作者: 發布日期:2021年01月14日 09:53 瀏覽次數:
很多人對時間沒有一定的概念,對時間的感覺也不一樣,有的人覺得一分鐘很快,而有的人則認為很慢,通過“穿越時空”游戲我們可以測出,覺得一分鐘時間已經到了而坐下和最后一個坐下的往往相差三十來秒。心理學家們研究和關注的也正是:人們是如何感知時間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恩斯特.波佩爾提出高頻、低頻時間窗概念讓人很受啟發。
暫且不談高頻時間窗的存在,使我們得以更加精確、迅速地感覺到環境信息。我們所關注的三秒低頻時間窗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感知覺的。發生在這個存在長度為2—3秒,不超過5秒的時間窗內的信息,會被當做一個整體進行加工,也就是說,大腦整合時間、整合外界刺激的能力只有三秒鐘,我們可以稱為神奇的三秒鐘。
“三秒法則”最初曾經由北美流行的“二秒法則”發展而來,它是根據人的反應速度(時間)加踩制動踏板開始到制動起作用的時間,再加車輛制動開始到停止的時間,得出的安全間隔距離?!叭笔莻€奇妙而有力量的數字,象征著整合、完整、固定,我們平時都習慣了“重要的事情說三次”,“事不過三”等。人的身體就是一個小宇宙,能感受到大宇宙的微妙之處,三秒時間窗也正是人類感知大宇宙的結果,在這三秒之間能整合外界的刺激,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內在力量,也是藝術家感受創作靈感的最佳時間。
如此可見,三秒鐘我們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思維狀態,比如:一張圖片或一個物件,每隔三秒鐘我們就可以轉換一個角度,心理學家艾利克斯提出的“情緒ABC”療法可能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研究的結果,換個角度看問題,正是利用了“三秒時間窗”的效應。當我們出現抑郁和焦慮等情緒時,利用三秒鐘時間讓自己轉化情緒是智慧的選擇。
用好“三秒時間窗”,好好活在當下,感受世間的美好。
溫州外國語學校婁橋分校心理輔導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