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日期:2021年11月08日 15:07 瀏覽次數:
在壓力來臨之前人總會有一段時間的情緒困擾,往往會去想象接下來的壓力有多大,比如:老師交給我的任務有多重?要考到多少水平會有多少困難?身體出問題了該如何解決?或者自己的學業問題等等。這些日常學習生活的壓力算是比較普遍的,但很多同學會覺得是很大的壓力,總是會在內心想象著、糾結著,將要帶給自己的壓力會是很大的,于是開始情緒內耗,焦慮得不行,甚至恐懼和害怕也會接踵而來。一旦壓力真的來臨,馬上開始退縮,讓自己進入到消極模式。
其實,真正的壓力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或者那么不敢面對,當我們開始解決的時候就覺得沒有那么難了。記得有位成績較好的同學第一次做難題之前,也很害怕自己不能勝任,甚至想放棄,同時開始焦慮、擔心做難題時的困難,后來做起來了也沒覺得有多少難度,之后第二次、第三次也就不會覺得有壓力了。當一個人一直處于“想象困難”階段的時候,內在的能量就開始自我消耗、毀滅,這樣只會讓人覺得無力、疲乏、消極、無能。長期以往,將會導致心身疲憊,陷入無限的能量消耗狀態。
我們可以通過積極暗示的方法,來暗示自己即將來臨的壓力并沒有這么大,事情來了想辦法去解決就好,當然還要了解自己的實際能力,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的,就大膽地將情緒內耗化為行動,只有開始行動了才會體會到“實際困難”比“想象困難”簡單得多,如果是自己跳起來還是摘不到的蘋果,那就暫時先放棄,而不是沒跳過就開始逃避,因為只有嘗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是否能行。
溫州外國語學校婁橋分校心理輔導室宣